- 发布时间: 2022-09-06 10:31:35
- 编辑作者: 鸿泰华瑞
- 阅读: 1086
- 关键字: 目标、治理率、农村、生活污水、治理
调研发现,当前在一些地方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临工作基础薄弱、维护管理乏力等实际困难。有的行政村虽已建成污水处理设备设施,但由于设施运行管护机制不到位,存在加药不及时、曝气池内无活性污泥等问题,“建而不用、用而不管、管而缺钱”的问题突出。还有的因治理工艺模式选择不当,管网不配套、收集率低,加之缺少专业的技术力量支持和稳定的运行经费保障,导致设施建成后无法使用或长时间闲置,环境效益难以充分发挥。
相对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,农村生活污水成分更简单,处理技术要求相对较低。但由于各地人口聚集度、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,导致一些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、处理率总体偏低,黑臭水体大量存在,已成为制约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难点问题。
截至去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有28%左右,而到2025年,我国要将治理率提高至40%。
根据住建部此前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。2016年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率22%,历时五年,我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提升6%。也就是说,从现在开始算,三年多的时间,我国农村污水方面要提标12%,换算来看就是从前可能要花10年时间完成的任务,现在只给了不足4年的时间。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存在问题
相对于城镇,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开展的时间较短,建设条件复杂多变,水量季节性波动大。因此,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问题,代表性的有土地批复滞后、设计规模偏大和运营管理低效问题。
土地批复滞后,污水站零散分布在各个村落,数量多,站址土地性质又多为集体所有土地,因此选址后项目不能及时取得批复意见的现象很普遍,这导致许多项目竣工验收困难。市县级主要负责人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及时办理规划和土地手续。
设计规模偏大,由于项目的实践经验少,可参照的技术参数少,设计单位一般依据城镇污水处理的工艺技术路线进行设计,由此产生了设计规模偏大,运行效率偏低,部分设施设备闲置的现象。这就要求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总结设计和运营经验,不断丰富设计手册以保证设计的准确性。
运营管理低效,2015年以前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全部由政府方投资,建设和运营效率偏低,出现大部分污水站运营负荷低或是运营管理不到位,出水长期不达标排放的现象。后期通过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或PPP模式,并进行及时的绩效考核,建设效率和运营效率通过市场手段得到了有效提高。污水站能够实现高负荷运行,并实现达标排放。
压力之下,如何够到40%的最低标准线?
在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的问题上,环保行业有些共同的认识,那就是农村污水处理回报周期长、治理分散不集中、发展水平较低等。在日前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也曾表示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薄弱,任务依然艰巨”。
实际上,各个地方的发展、治理能力具有差异,有的省份在2025年到来之时需要完成的任务量更大,治理率标准线或将远高于40%。
如,福建在《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五年行动计划(2021-2025)》中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5%、山东《“十四五”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提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5%的目标、广东《深化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的指导意见》也明确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要在2025年达到60%以上……
分析来看,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要注重分类治理、多方配合,共促任务按时高效完成。
第一,农村面源土地广、居住较为分散,污水处理面临的问题是各个地方的现实情况不一致,需要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。因此,分类、分区、分步骤很重要。业内专家曾表示,统一收集、集中处理是治理生活污水最经济、有效的途径,如果地区满足污水集中处理的条件,可实行生活污水统一管理、集中处理;在人口分散地区应做好生活污水分类收集、分质处理、资源化利用等内容。
第二,农村生活污水讲究多方配合,即村民、企业与政府的三方合力。村民发现、反应,企业整改、治理,政府政策、资金支持,促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生活污水治理链条。“要充分发挥政府、市场、村民三个方面的作用”,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司司长如是说。
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建议
首先,应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。要充分考虑村庄发展规划、城镇管网距离、人口规模与聚集程度、经济条件、地形地貌等因素,视情采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、建设集中或者分散处理设施等治理方式。统一收集、集中处理是治理生活污水最经济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对农村地区人口相对集中、具备污水集中处理条件的,可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,将城乡接合部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。优先选择与基层财力承受度、村民接受度相适应,运行费用低、治理效果好、管护简便的单户或联户分散式污水处理方式,拓宽生活污水收集面,延伸处理链条。
其次,坚持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的原则,统筹推进黑臭水体治理、厕所革命与生活污水治理工作。学习借鉴先进地区实施一体化综合处理的经验做法,合理确定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布局、规模和技术路线。鼓励推广采取三格化粪池、微动力、人工湿地等多种组合模式的生态处理技术,实现污水、黑臭水体、粪污的深度处理、净化,并将达到资源化利用要求的“生活肥水”用于农田灌溉、渔业养殖、村庄绿化等,实现生活污水处理的无害化和资源化。
第三,健全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的长效管护运行体系。农村污水治理,三分建、七分管,要压紧压实地方政府和职责部门、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。及时出台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污水治理技术导则和排放标准,构建标准科学、运行规范、监管有效的农村污水治理体系。探索完善“政府支持、社会参与、使用者付费”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,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,以乡镇为单元,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打捆,委托第三方专业化单位运行维护管理,有效实现污水处理设施的物尽其用和稳定运行。
最后
分析之下,可以说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,乐观因子占据比例更大。2025年目标达成的信心再度充实,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%,难?其实不难!